血壓可高可低?高血壓和低血壓的成因、症狀和處理方法
- PLUS Wellness
- 10月2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現今人們日益關注健康,相信大家都聽過「三高」中的高血壓。根據衞生署在2020至2022年間進行的人口健康調查,15至85歲的人士中有29.5%被診斷出患有高血壓。不過其實不只「過高」,血壓過低也值得留意。今天跟大家介紹這兩種情況,幫助大家更好地照顧健康。
一、高血壓及低血壓的定義
血壓由收縮壓(上壓)和舒張壓(下壓)兩個數值組成。一般而言,正常的上壓是80至120毫米水銀柱(mmHg),下壓是60至80mmHg。如果上壓持續高於140mmHg,下壓高於90mmHg即屬高血壓;若上壓在120至139mmHg間,下壓在80至89mmHg間則屬於前期高血壓。要注意的是,當上壓高過180mmHg,下壓高過110mmHg時便屬於高血壓危象,這是一種需立即求醫的緊急情況。至於低血壓,只要上壓低於80mmHg,下壓低於60mmHg就屬於低血壓。
二、高血壓及低血壓的成因
高血壓能分為兩類:原發性和繼發性高血壓,而大部分患者都屬於原發性高血壓。雖然原發性高血壓的確切成因未明,但普遍認為和鹽分攝取量取與基因有關。繼發性高血壓則由其他疾病引起。
低血壓的成因比較明確,較常見的包括直立性低血壓、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和休克。在久坐或躺後在突然站起時試過感到頭暈嗎?這屬於直立性低血壓的情況,因血壓未調整好而導致低血壓。打針的時候試過「暈針」嗎?在驚嚇、疼痛時,神經系統在協調後反而會降低血壓,導致頭暈。休克則是循環系統衰竭導致血壓急降,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雖然休克的後果較嚴重,但也相對少見。
三、高血壓及低血壓的症狀
一般而言,如不太嚴重,高血壓沒有特別的症狀,多數是在身體檢查或因併發症(例如心肌梗塞、中風等)才發現的。嚴重時可能會有頭暈、頭痛和面部潮紅等症狀。低血壓也缺乏特別症狀,常見的表現包括頭暈、噁心,嚴重時可能會有暈厥。因為兩者在早期也不易察覺,所以如有擔心請諮詢醫生以獲得專業意見。
四、治療或預防的方法
高血壓的治療分為藥物和非藥物治療。藥物方面請按醫生指示服用。非藥物治療則涉及改變生活習慣。飲食方面,能嘗試在料理時減少用鹽和在外用膳。有研究顯示,做運動能降低血壓,所以我們能從運動方面着手。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週應最少做150至300分鐘中等強度帶氧運動或75至150分鐘高強度帶氧運動,以及在每週中最少兩天做中或高等強度的肌力訓練。即使一開始覺得困難也能從小習慣開始,例如多走樓梯。在出現低血壓的症狀時可以讓患者躺下並墊高雙腳並在可行情況下補充水分。如果情況沒有改善或持續惡化就應盡快求醫。
血壓過高或過低的在生活中並不少見。遇到時不用過度驚慌,只要保持冷靜並適時尋求醫療協助就可以了。如果能透過改善日常生活習慣,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内減少這些情況就再好不過了。
References:
CHP info https://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5/35390.html
Essential hypertension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39859/
Secondary hypertension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44305/
Hypotension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499961/
Vasovagal syncope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470277/
Physical activity & hypertension research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1262345/
WHO exercise guidelines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66046/
Managing hypotension https://www.firstaidforfree.com/first-aid-for-hypotension/
===================================================================
社區健康篩查專員專業證書課程:
留言